2013年,万达老总王健林带领团队到贵族丹寨县考察专业配资门户,洽谈扶贫开发项目。接待一行人的县长,是个年轻的“八零后”,那一年才三十出头。
当时王健林的头上,还顶着“全国首富”的耀眼光环,可丹寨县长跟他谈合作的时候,态度极为硬气。这位县长表示,开发项目的所得利润,万达不能用于别处,只能拿来搞丹寨当地的扶贫工作。
此事一出,引得舆论争议不断。
有人觉得这位丹寨县长心系当地经济发展,是个好官,可也有不少人认为他如此“强要”企业收益,实在是“吃相难看”。
那么后来,王健林答应县长提出的条件了吗?如今十二年过去,丹寨县和县长自己,又是怎样的光景呢?
1.接手贫困县
这位一鸣惊人的一县之长,名叫徐刘蔚,是个出生于湖北的“八零后”干部。
他的履历非常漂亮,二十岁入党,人大社管院学士、经济硕士,毕业之后成功进入贵州省政府部门工作。谁看了他,都要夸奖一句小徐青年才俊,未来可期。
可徐刘蔚身为党员,是有着远大的理想的,眼光从不局限于所谓的“仕途经营”。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,帮助贵州老百姓们生活得更好。
所以当2012年省政府发出青年干部下基层的呼吁时,他义无反顾地参与了进来。
徐刘蔚选择当一位贫困县的县长,领导当地居民脱贫致富,他所接手的,是位于深山地区的“贵州最穷县”丹寨。
徐刘蔚之所以选择这里,是因为他自己也是湖北山区出身,对当地老百姓的苦日子,他极为共情。
尽管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设,可当年轻的小徐县长真正到岗就任的时候,还是被丹寨的贫穷与落后震惊了。
丹寨当时一大半的土地没有通电,全县上下找不出一条平整的马路,教育资源的贫瘠导致这里出不了人才,发展陷入“恶性循环”。
为了让当地摆脱落后的面貌,小徐县长使尽了浑身解数。
要想富,先修路,他先是用上级下发的扶贫财政拨款,精打细算地修建了几条马路。有了道路,交通问题算是勉强解决了,接下来的工作也就比较好开展。
当时省政府提出了“送电下乡”政策,徐刘蔚竭尽全力为县里争取指标,经过一年的努力,终于实现了县内家家户户有电可用。
2.说服王健林
基础的民生问题,徐刘蔚解决了,可丹寨县离脱贫致富,还有很长一段距离。
好在2013年的时候,全国“企业帮扶”政策实行,万达集团将眼光放在了贵州,让小徐县长看到了希望。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,准备说服老王进行投资。
当老王和他的团队前来考察时,全县上下给予了热情接待。县干部们带着他们观赏了大好风光,展示当地民族传统、竹编蜡染等“非遗”文化,让丹寨的旅游业潜力,在一众企业大佬面前亮了相。
一圈儿考察下来,老王对项目很是看好,有投资的意向。可后续洽谈过程中,小徐县长提出的一个要求,让他面色一沉。
徐刘蔚表示,万达在丹寨进行投资、开发,得到的收益不能用于别处,必须全部拿来帮助当地脱贫。
一个企业搞项目挣了钱,还不能自由决定怎么花,万达的大佬们都觉得这位年轻的县长实在太过天真,听罢直摇头。
老王则直接被徐刘蔚整笑了,略带戏谑地调侃:“要不我一年直接给丹寨县五个亿,你们拿去花如何?”面对眼前这位强势的万达掌舵人,徐刘蔚不卑不亢。
他慢条斯理地回应,自己提出的方案对丹寨县以及万达,都大有好处,是“双赢”。
徐刘蔚指出,万达是为了贯彻中央的“企业帮扶”政策,才来贵州进行投资的,扶贫目的理应排在盈利目的之前。
将利润全部留在当地,万达并不会亏损,还会因为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,获得不小的商誉。而丹寨能够借此快速脱贫,也是一件大好事。
王健林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,身为企业家的格局还是有的,思索了一番之后,欣然同意了徐刘蔚的想法。
2016年,万达投资六亿,在丹寨县建设民族风情小镇,发展旅游产业。后来万达又追加了两亿投资,加快建设进度,风情小镇在2017年正式建成。
3.丹寨的春天
民族风情小镇建成之后,丹寨县的经济发展,迎来了久违的春天。
小镇第一年接待了超百万人次的旅客,年盈利流水高达一百二十亿。后续几年,全县上下稳扎稳打,将文旅产业彻底发展为经济支柱,每年都能获得不菲收益。
万达集团遵照协议,没有让风情小镇项目的利润外流,而是全部用于当地。靠着旅游产业的收入,丹寨县大力进行基建,拉动县内就业,终于甩掉了“贫困县”头衔。
丹寨县的快速发展,让努力多年的小徐县长很是欣慰,但眼光长远的他,还要攻克最后一道难关:教育。
风情小镇数亿的收益,用在了投资建设中小学校以及职业技术学院。这些院校培养了大量人才,保证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。
如今的丹寨县,经济发展依然红火,早已不见昔日“穷县”的影子。游客们络绎不绝,各项产业蓬勃发展,这都是十二年前打下的好底子。
至于徐刘蔚自己,他得益于实打实的工作成绩,在2021年得以升职,成为毕节副市长,离开了丹寨。
2023年,他因政绩突出再次升职,调回了省政府办公厅工作。这场贵州年轻县官“呛声”全国首富的故事,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。
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哦专业配资门户。
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